紫云山风景区
景区面积约42平方公里,是襄城县的龙头景区。景区以生态观光旅游为主,辅之以多角度展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、宗教文化和儒家文化。景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,构成巧妙,形成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并存,文化资源巧妙融于山水林木之间的特点。游人用“奇秀幽古”形容紫云山的秀美。“奇”是指山形奇特,呈罗圈椅状,座南朝北;“秀”是指漫山遍野的槲树林、栗树林等植被茂密。春夏时节,郁郁葱葱,鸟语花香;秋冬之交,满山红遍,热情似火;“幽”自然是指紫云山的恬静、幽深。在这万亩森林覆盖的绿水青山中,听山鸟歌唱,虫儿细语,竹涛阵阵,还有什么烦恼不能抛至九霄云外呢?“古”当然是创建于五百多年前的紫云书院,置身这座古老的建筑中,仿佛听到古代先贤朗朗的读书声,看到他们埋头苦学的感人情景,心中感慨万千,油然生出奋发进取的激情!
紫云山风景区作为襄城县的龙头景区,始终是全县旅游开发的重点,截止目前已投入开发资金1000多万元,修建了近3公里的景区道路(含石阶路),近500平方米的山门广场和书院广场,开发建设了集食、宿、娱为一体的紫云山庄,修复了紫云书院、焦孟秘寨、赵公明殿、灵泉观、令山庙、大隗洞天,新植各类树木5万余株等等,景区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比较完善,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,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AA级景区。景区以休闲度假为主,繁茂的森林资源及相应的儒、道教文化成为游客的吸引点,同时交通便利,有许昌至紫云山、县城至紫云山的旅游公交专线,现已成为许昌、平顶山和襄城县城市民双休日和节假日度假游玩的好去处,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省内游客,前来观光游玩。景区现年接待县内外游客18万人次,年创旅游业综合收入1500万元。
紫云书院
紫云书院是明清时期读书与讲学的地方,创建于公元1468年,由明代中叶名臣太子少保、户部尚书李敏(襄城人)所建。书院现占地6825平方米,呈长方形,三进庭院,南北长105米,东西宽65米,墙高3米。自南向北存有二柏(百)三石(十)一孔桥、正门遗迹、钟鼓二楼遗迹、文昌阁遗址。保存较为完好的有棂星门、大成殿,左侧的宣圣堂、崇德殿,右侧的诸贤堂、广业殿以及青石碑刻7通、青石篇额4块。紫云书院久负盛名,为明清八大书院之一,曾为中原程朱理学的弘扬地。太子朱佑樘(后为弘治帝)、书画家沈周、清代文学家李来章、耿介、武状元李春奇等人曾在此读书或讲学。
紫云红叶
紫云红叶是紫云山山坡万亩槲林树叶在秋季的景观。每至暮秋,槲叶遇霜,满山红遍,层林尽染,如火似霞,一幅“霜叶红于二月花”的美景。因整个槲林有6平方公里之大,中无杂树,因此满山遍野到处浓装艳裹,分外妖娆,峰头的紫云,天上的彩霞与火红的槲叶相互映衬,真是蔚为壮观,古人云:“紫云红叶红胜火,赏秋不必到香山”,紫云红叶是中州赏红觅秋的最佳去处。
南屏草原
南屏草原是襄城县紫云山风景区一片天然的山顶草地,面积约3平方公里,缓坡地貌,依山顶走势,呈不规则状,且位属书院山的山顶、丹霞峰之上,海拔325米,主要植被有荆芍、野菊花及其它杂草。春天草木返绿,绿海荡漾,夏季满地荆芍紫花,花香溢人,特有黑色蝴蝶飞舞期间,惹人追逐,煞是可爱,秋天野菊花满山遍野,一片金黄,成了金色的海洋,香味扑鼻,沁人心脾。
焦孟秘寨
焦孟秘寨始建于北宋,长500多米,占地12000平方米,是焦赞和孟良二位大将早年在仙翁山(后改名为焦赞、孟良山)占山为王时,为便于商讨大事, 在西部的紫云山深处秘密修建的山寨,历经千年沧桑的焦孟秘寨如今基本保存完好,寨墙全部用红石砌成,南北两个寨门为拱形,高2.8米、宽2.5米,古朴端庄。
书院翠竹林
书院翠竹林是襄城县紫云山风景区紫云书院门楼前40米处一片面积较大的竹林。东西长160米,南北长50米,中间一条通道把竹林一分为二。亭亭玉立的秀竹,随风婆娑,为书院增添了几分秀气和幽雅。紫云翠竹林也是百鸟夜晚栖息的一个良好场所。
2、 登山前特别要注意服装和鞋子,尽量要轻装上山,少带杂物,以减轻负荷;鞋子要选用球鞋、布鞋和旅游鞋等平底鞋,勿穿高跟鞋,以免造成登山不便和有碍安全;借助拐杖要注意选择长短、轻重合适与结实。
3、行前应注意气象预报,适时增减衣服。遇雨时在山上不可用雨伞而要用雨披,这是为避雷电,并防止山上风大连人带伞给兜跑。
4、要做到观景不走路,走路不观景;照相时要特别注意安全,要选择能保障安全的地点和角度,尤其更要注意岩石有无风化。
5、注意自身旅游安全,勿擅自到未开放的旅游山区和危险山区游玩;尽量避免在无人管理的山地游玩;不在无救生人员管理的深潭、溪流水域游泳及戏水。
6、要注意林区防火,观光沿途不能吸烟。爱护自然环境,不破坏景观资源;维护风景区环境整洁,不任意丢弃垃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