逍遥观风景区
这里青山环抱,溪水潺潺,风景秀丽,游人至此会油然产生一种“清心悦目飘飘欲仙”之感,自然景观、人文景观的美妙组合让人赞叹。目前这里逐步形成了以逍遥观为中心,有30多个景点组成的黄帝遗迹游览区。
相关传说
逍遥观始建于五千年前,当年轩辕黄帝“受困于有熊,居轩辕之丘”,打败蚩尤,功成名就,应万国诸侯尊为天子,时见城西崆峒山,山清水秀,别有洞天,遂学道于广成子,便在此建观修道。于是,这里便留下了许许多多有关黄帝活动的美丽传说故事,成为今天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的圣地。逍遥观依山靠水而建,傍峡谷而坐,境地险峻,景色壮观。自改革开放以来,市乡政府联合齐力开发,先后修复与兴建成了广子圣母殿、老祖母殿、盘古殿、仓颉殿、玄武殿、聚将台等景观。这殿宇和原来的轩辕黄帝殿,三皇殿等相辅相成,构成了上观下观七十二大殿雄伟的整体建筑群。
《禹州志》载:“崆峒山,亦曰大仙山。”被称为天下第yi道观的道教逍遥观,就坐落在崆峒山南坡耸入云的奇削石壁上,自古就是道教禅宗。《神仙传》记载:“ 三皇之时,玄中尺法师,全阙帝君,郁花子,九昊老子布疲乏于仙山。”轩辕黄帝时有广成子真人修道于此。《庄子》载:“黄帝为天子十九年,今行天下,闻广成子在崆峒山,往见之。”《庄子注》亦言:“广成子学道于崆峒山,黄帝问道于广成子。”崆峒山位于钧天之地,形成了中国道教的策源地和古代道教活动中心,同阳留存的“上观下观七十二院”的道教禅宗逍遥观。站在此观南面的逍遥湖上举目北望,逍遥观的七十二大殿在云雾中若隐若现,游人如腾云般;低首看那湖心碧心,逍遥观的七十二大殿倒影于湖水中,如蓬莱仙岛现在眼前。真可谓是其景绝美图画,其情如身在仙境。《庄子·有宥篇》说,黄帝十九年,“闻广成子在于崆峒之上,故往见之 ”,求问“修德习武”、驾驭诸部落的“至道”,据传广成子是上古时期非常有头脑的“哲人”,居于今禹州城西北20公里的崆峒山上。该山东西走向,长 1.5公里,宽1公里,岗岭交错,古木叠翠,山水相宜。因此,黄帝暮年,带了元妃嫘(lei累)祖娘娘,在浅井乡散驾村辞别群臣,散驾登山,再访成子,退 隐逍遥观。至今这里还留有黄帝“问道处”、“得道庵”,“广成子庙”和黄帝暮年与广成子在此修道的“大仙观”。
相传李耳西游函谷关,谒中岳嵩山风光至崆峒山谒拜道宇,逍遥观前那块老君石便是李耳的谒宗石。李耳在此道庵集道教先祖之大成,成挂《道德经》初稿,“无极 ”,“无为”皆承源于崆峒道教先祖之古宗羲,即广成子对黄帝曰“善哉问乎,来、吾语女至道,至道之精,窘窘冥冥,形及长生。天地有宫,阴阳有藏,慎守吾身,物将自壮”。后李耳《道德经》一书问世,时人赞吧不已,因缘其长寿褒称李耳为老子,成为中国道教的开山祖师。昔日,李耳在逍遥观前谒宗石犹存,道庵中草拮《道德经》初稿,今已为众多学者论证无疑,斯时,广成子陶修老子的集道庵,便是历史的论证。黄帝得道庵的西崖,峭壁陡险,每逢雨季,飞瀑数丈,声传数十里,景色甚为壮观。东崖根处,有泉水涌出,为逍遥正源。流水贯于青竹园,向崖下飞去。 逍遥观剑桥自得道庵西南过石桥有广成子庙,庙内塑广成子像。这里便是顾炎武《郡国天下利病书》所载:“崆峒山悬崖有瀑布,上有广成子庙,下有广成子墓。”
由于年代久远,逍遥观破坏严重,现存建筑很少,但此观依山就势雄伟庞大的气势尤存,黄帝文化的底蕴和神奇尚在,娘娘宝剑、黑龙河、老龙涧,娘娘蛋石、千年牡丹以及高原古寨、山泉瀑布把这里装扮得既神秘又灵秀,这里青山环抱,溪水潺流,风景秀丽,游人至此会油然产生一种“清心悦目飘飘欲仙”之感,自然、人文景观的美妙组合使世人仰慕。目前这里逐步形成了以逍遥观为中心,有30多个景点组成的黄帝遗迹游览区。
2、女士应带上遮阳伞,防晒霜,润肤露,晕车的客人建议带上晕车药,胃病、高血压等常发病的客人带齐常服用的药品。建议可带一些自己平时喜欢吃的零食。
3、女士不要穿高跟鞋,穿宽松便捷的衣裤,带上防晒霜,遮阳伞。
4、河南是历史文化名城,要多听导游讲解,才能对有更多的了解。
5、注意保管好自己钱物,防止丢失及被窃,尤其是照相机等常用之物更要注意别丢落。
6、要注意交通安全;民间文化底蕴深厚,手工艺品种类繁多,但是在旅游景点购买时还请仔细辩别挑选。